网站首页 | 欢迎访问福州神康医院官方网站 门诊时间(无假日医院): 8:00-20:30

About us
惠民政策

在线预约 / Online Booking
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> 健康宣教 >
健康宣教

牵手未来,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

发布时间:2018-10-12 来自: 福州神康医院 浏览次数:

 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,在全世界的人口中,每时每刻都有1/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。在我国,最新一次全国4~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,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.9%。

  你对健康有怎样的定义?

 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:“健康是指生理、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,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。”

  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:

  躯体健康

  身体健康

  具有社会适应能力
 

 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数据:

  01: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《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:数据与分析》的报告显示: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,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。5.2%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、强迫症状、人际关系敏感、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。

  02:《中国心理卫生》杂志一篇文章称:国内有77.9%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对9015名中小学生(主要年龄为10-14岁)进行了一次调查,发现17.4%的孩子“认真想过自杀”,8.2%的孩子甚至“做过自杀计划”。

  03: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等对全国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,小学生中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人数占13%。
 

 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

  学习问题:

  学习困难:学习不适应、缺乏科学方法、丧失学习兴趣、学习自觉性差、被动学习等。

  考试焦虑:考前有明显的紧张情绪,有逃避考试的倾向,出现生理反应;注意力难以集中;记忆、思维能力下降,甚至头脑一片空白。

  学习障碍:感知觉障碍;视听功能障碍;语言发育障碍;多动性行为障碍。

  厌学逃学:学校恐惧。

  人际交往问题:

  技法方面问题:社交方法欠缺、不看交往对象。

  认知方面问题:理想与现实不符;自我为中心。

  情感方面问题:嫉妒与自卑;自负与害羞、孤僻、意志薄弱。

  人格方面问题:气质性格等人格差异带来交往中的误解、矛盾与冲突。

  情绪问题:

  愤怒情绪:急性情绪亢奋(情绪化)、好攻击等。

  紧张情绪:过度担心、惊惶失措等。

  急躁情绪:易冲动、感情用事等。

  冷漠情绪:不合群、孤癖等。

  行为问题:

  品德行为:反复说谎、偷窃等。

  恃强行为:过分好斗或霸道、严重破坏财物等。

  伤害行为:自残、疟待动物或他人等。

  对抗性挑衅行为:鲁莽冒险、违纪。

  盲目崇拜、迷念行为:追星、沉迷于网络。

  抑郁倾向:

  情感麻木:丧失既往生活、学习的热忱和乐趣,常闭门独居,回避社交。

  情感退行:呈显著、持续、普遍抑郁状态,注意力、记忆力减退、脑子迟钝、行动迟缓。

  消极悲观:内心十分痛苦、悲观、绝望,感到生活不值得留恋,以死求解脱,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。

  躯体症状:常有食欲减退、体重减轻、睡眠障碍。
 

  牵手未来,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

 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。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,对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质非常重要。父母和老师可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建立生活技能,使其能应对家庭和学校的日常挑战。学校和其它社区环境中提供社会心理支持,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。

  学校: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

  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关注的心理问题开展思想教育,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,开展针对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。

  对于个别特殊的问题,及时心理辅导

  设立心理辅导信箱或热线电话,对个别特殊案例进行追踪,及时疏导,及时处理。可在班级设立学生心理辅导档案,以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。

  家长: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和交流

  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,对孩子应多一份理解、多一份支持、多一分关爱、多一份体贴。

  用积极、鼓励代替简单、粗暴的教育方式,争取作他们的知心朋友和“心理护士”。


  认识和了解精神疾病的早期前兆迹象和症状

  半数精神疾病始于14岁,但大多数病例都得不到发现和治疗。

  青少年的疾病负担中,抑郁症是第三大原因,自杀是15-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。


  结语

  人们日益认识到必须帮助年轻一代从小建立心理适应力,通过社会各方不断地努力,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使未成年人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,以便应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。